当谈到德国时,许多人可能依然对一战后的情形感到困惑:德国在战争期间看似不明不白地卷入,最后又以一种混乱的方式宣布投降,战后不仅遭到英法的折腾,甚至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也被彻底摧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随着纳粹党上台,德国仅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便成功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德国不仅恢复了正常的国家地位,还一跃成为了欧洲经济强国,而小胡子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值得注意的是,纳粹党最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党派,希特勒在德国人眼里不过是一个失意的奥地利小人物。然而,正是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这个临时拼凑的政党最终却成为了欧洲历史上最恐怖的梦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几乎处于废墟中的德国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又是谁在背后推动了纳粹党的上台?
一、战后德国的困境
1918年,经过艰苦的凡尔登战役,德国宣布投降。然而,德国人民并不认同这个结果,他们认为德军不仅成功迫使俄国退出战争,而且敌人甚至未曾踏上德国的土地。因此,大多数人觉得德国并未真正失败,而是被国内的“叛徒”背叛了。尽管民众的情绪无法改变德国在战争中的惨败,战后,德国失去了大约10%的总人口,甚至被协约国割去了七分之一的领土。
为了防止德国再次崛起,协约国制定了严苛的条约,限制了德国的军队规模,仅允许10万人的陆军。同时,德国还被要求支付1320亿金马克的巨额战争赔款,这笔款项需要在30年内分期偿还,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新成立的魏玛政府虽然体制上较为民主,但由于议会内部无法形成共识,政府几乎无法有效应对困境,债务危机看似永远无解。
展开剩余77%然而,魏玛政府的税收收入远远不足以支付这些赔款,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这一差距。即便如此,这一做法依然是捉襟见肘,很快政府就无力再支付债务。1922年,德国向协约国请求延期支付赔款,但法国坚决拒绝,甚至采取了军事手段逼债。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要求德国用其工业产出抵偿战争赔款。
二、魏玛政府的崩溃与超通货膨胀
为了应付债务,魏玛政府选择了以超发货币来支付赔款。随着印钞机的疯狂运转,德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全国300多家造纸厂和20多家印刷厂日夜不停地生产钞票,马克的贬值速度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在最糟糕的时候,百万亿马克才能买到一块面包,而在短短几小时后,价格就会翻倍。德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堪比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恶性通胀之一,与蒋中正时期的中国和津巴布韦的通胀并列。
这场史诗级的通货膨胀让德国民众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而魏玛政府无所作为,任由局势恶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纳粹党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提出了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主张,迅速吸引了不满的民众。外部列强对此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作为传统敌人,法国在赔款问题上立场强硬,不愿意放松对德国的压迫。而英国则关注欧洲均衡,避免让法国过于强大。与此同时,崛起中的美国则对德国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态度,并希望通过提供资金来稳定局势,避免进一步的经济动荡。
三、沙赫特的金融救援与希特勒的复兴
面对经济崩溃,德国急需外部援助。1923年,德国政府聘请了著名金融专家沙赫特,试图挽救经济困局。沙赫特采取的两大举措之一是寻找外国资本贷款来解决德国的债务问题,另一项是将土地作为抵押来稳定货币市场。
沙赫特的策略虽然简单,但他凭借深厚的政治关系和金融才能,成功地说服了美国财团向德国提供巨额贷款。特别是美国的JP摩根公司,愿意帮助德国度过难关。与此同时,德国的工厂开始接到来自美国的订单,国内经济逐渐恢复了活力。
沙赫特的第二个措施是发行新的“租借马克”,并用它来替代已经贬值的旧马克。这一举措成功稳定了马克汇率,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为德国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美国对德国的支持,虽然帮助其重启了经济,但其中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资本在德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就在德国经济逐步复苏时,希特勒却因其“啤酒馆暴动”被捕,短暂地陷入了低谷。在监狱中,希特勒进行自我反思并调整策略。当他出狱后,虽然局势依然艰难,但他坚信自己将会迎来政治复兴。
四、大萧条的突如其来与希特勒的崛起
1929年,全球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波及到了全球,德国的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创。由于美国是德国主要的贸易伙伴,随着美国市场的萎缩,德国的工业品出口急剧下降,国内工厂倒闭,失业率飙升,约500万工人陷入困境,民众情绪愈加不稳。
在此危机中,希特勒凭借其激进的民族主义主张和对工人阶级的承诺,迅速获得了选民支持。他开始大规模宣传,使用党名“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吸引劳工阶层,尽管他的政策实际与工人并无太多关系,但此举却为纳粹党赢得了大量的支持。
然而,选举所需的资金并非易事,希特勒转向了德国的工业寡头,尤其是法本化学公司等大企业。这些资本家虽曾反感希特勒,但在逐渐看清纳粹党崛起的趋势后,开始慷慨解囊支持其竞选。作为回报,希特勒承诺将推行亲商政策,甚至提供大规模的国家订单。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为纳粹党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为其后来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基础。
五、纳粹党成为德国最大党派
希特勒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获得了德国工业界、金融界和部分军方的支持。在1930年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18.3%的选票,排名第二,仅次于社会民主党。到了1932年,纳粹党在两次选举中先后获得了37.2%和33.09%的选票,成为了德国的最大党派。这一系列选举胜利的背后,不仅是德国国内民众对现状的不满,还有华尔街资本的支持,使得纳粹党具备了足够的政治资源。
随着希特勒的支持者日益壮大,他开始逐步掌控了国家的政权,最终迎来了纳粹党全面上台。希特勒的崛起,实际上是德国政治、经济混乱、社会动荡的产物,而他精心操控的政治手段和资本的支持,最终使他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开启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篇章。
至此,德国进入了纳粹党的统治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悄然拉开了序幕。
发布于:天津市源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